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國境之南 海角七號(Cape No 7)


這是我最近好不容易放假擠出來的時間第二次去看這部電影所寫下的感想,希望與我一起進電影院觀賞的同好們,一起再次重溫那美好的片段。

第一次聽到海角七號的這部電影時,是在推推王熱門關鍵字那區看到的一個新名詞,「海角七號?這是啥?」我自問,然後沒有再多關心它。

第二次聽到海角七號,是我那個愛看電影的女朋友向我推薦的,這次她在好比春節台鐵搶票的博客來「海角七號」音樂套票的搶購行動中搶到兩套CD套票,我暗自笑她太瘋狂,為何一個國片要拿這麼多精神在搶票這件事上?

嗯,我錯了。

第三次聽到海角七號,是在ptt電影版無聊爬文時,發現電影版已經被一千兩百篇文章洗版時,才發現這部片有那麼一點不尋常,一般國片根本沒有辦法享受這種程度的待遇啊!於是我情不自禁地在youtube找到了海角七號的預告片:


當他的第一幕出現時,那第一句「友子,太陽已經完全沈沒入海面......」我的淚就不住地在眼眶中打轉,這樣的畫面品質,這樣的豪華場景,是我所認識的國片嗎?上次看到這麼令我震撼的國片畫面,是偽國片,真港資的不能說的秘密。而預告片之中茂伯的爆笑台詞:「阿我想這兩條都沒用到,可不可以剪掉?」令我捧腹大笑。是的,我找到了自不能說的秘密後,又一個令我大笑不已的國片。

然後我注意到了這片的執導,居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魏 德 聖

魏德聖,一個令我心痛的名字,因為在這名字之下,隱藏著另一個更大更壯闊的夢,就是讓我期盼很久的台灣史詩級電影,賽德克巴萊。



這部預告片,是魏德聖導演為了述說他要拍什麼電影,而押房子花了五百萬拍出來的試片,當時在台灣電影界造成了轟動,這才是我們想看的商業鉅片!

很可惜,這段預告片拍完之後,因為整體大環境籌資困難,以及魏導沒有實績可以說服金主他的確有拍這部片的功力,而最後的手段--網路募款也沒有達到目標的百分之一,所以他的野心失敗了,也象徵著台灣電影將走入黑暗期。而我,沒有幫上任何忙,沒有出一分錢的窮學生,只能看著這個偉大的計畫胎死腹中。

而現在,海角七號出現了,套一句魏導在賽德克巴萊血淚史中說的:
因此在賽德克巴萊之前,我想要先運作一部低成本電影,完全商業傾向的熱鬧類型,仿照賽德克巴萊被質疑的點。在題材上:主角採用數名沒什麼名氣的非職業演員、配角採用日本國際卡司、本土熱血、小人物的反擊、熱鬧又帶著一點歷史的哀愁……在行銷上:企業品牌結合、音樂市場結合、日本市場結合、大陸市場結合、企劃擴張收視族群的年齡層。一定要來個面面俱到,運作成一部真正高票房、高收益的電影…在此不便將細節一一說明,總之,絕對不是空洞無味的陳述企劃,是有漸進方法的…而這也是我們兩年挫敗所換得的思想成長。同時我也將我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劇本,重新修改成一部完完全全的日本電影劇本,也許有另一項選擇的機會…


就是他了!無論是看在精彩的預告片,或者為了替這位有guts的導演情意相挺,支持他的賽德克巴萊夢,我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去看這部片,剛好我妹也湊過來看這預告片,也被其中的場景逗笑,她也發覺這是一部非常好笑,不沈悶的國片,一向只看日韓搞笑片抒壓的她居然破天荒地要跟我一起去看,剛好老媽在場也很有興趣,於是我們三人週六浩浩蕩蕩地朝西門町豪華in89出發。

假日的電影院,我們買到了不是很好的位置,正在納悶國片怎麼會買到這麼奇怪的位置時,接近入場時開始形成的人龍震撼了我。這條人龍手上拿的票,要看的場次廳次居然與我們一家人一樣,放眼望去整條電影街,只有我們這邊出現人龍,這是什麼意思呢?為何有這麼多年輕人來看一部國片?

我入場了,與in89最大廳滿場的觀眾,看了,笑了,哭了,感動了,帶著滿滿的心情、滿滿的感動與滿滿的膀胱走出戲院,被滿足。

看電影看了十幾年,沒看過跟滿場觀眾一起拍手的電影。

Ptt電影版上已經有將近兩千五百篇的討論,我想魯鈍的我可以說的東西都已經被他們說盡了。當我幾天前在信義威秀影城看到海角七號映次居然跟剛上片的好萊塢大片HellBoy2一樣多時,我又被震撼了一次,那次與兩個廳滿滿的觀眾一起觀看,這次我更能從各種細微的角度觀看她,而那壯闊的開頭,歌曲「時代的悲劇」,以及日文旁白悲戚的音調說著:「西元1945年......」,我的眼眶不禁濕潤起來,光是這幕戲的一開頭就令我感動不已,這絕對不是我哭點太低,而是為純本土資金的電影終於能搞出大螢幕等級的豪華視覺饗宴而激動不已!

國片就是要這樣做,才能讓觀眾心甘情願地進場!撇開國洋片情節,光是從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討論起,他就已經是一部非常好的娛樂片,只要本身體質良好,就能吸引很多對國洋片無成見的人,在他人的口碑之下入場,而在對國片失望、絕望了十幾年之後,看到這樣的劇情與畫面,怎能不被魏導的決心所打動呢?怎能不替這部「我們台灣的孩子」宣傳呢?

對我而言,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沒有大聯盟、好萊塢,我們也可以靠自己的土地養出台灣之光!!」

是的,台灣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都跑到能實現夢想的地方去了,對於國片悲慘的處境,經歷過娛樂國片黃金潮的我們這世代來說,又怎不是對國片持著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敵視它,直到那希望從潘朵拉的盒子緩緩飄出,我們才能打開那塵封已久的心情,用最大的熱情替這部片到處宣傳口碑,就像我們第一次看到王建民踏上洋基球場的投手丘一樣興奮。

於是,就這樣,我再次成為了魏導的信徒。

沒有留言: